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
中国社会弥漫暴戾之气祸根何在
2013年08月01日 10:44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 申文

近日,中国多地笼罩在前所未有的高温高压之下,而民怨上升、戾气弥散,也成为一道触目惊心的社会风景线。

在首善之区的北京,7月17日发生朝阳大悦城杀人,20日发生首都机场出口爆炸,22日在马连道家乐福发生砍人,23日在大兴区发生停车口角摔女童致死,24日光明楼金凤成祥发生爆炸,24日位于双井的家乐福著火……网络微博连日聚焦“北京怎么了”,显示民间舆论对人性沦落至此、安全缺失如斯已经忍无可忍。在全国,广西23日发生男子挥刀砍死计生局干部的恶性事件;河南驻马店25日发生连杀五人血案;黑龙江省海伦市联合敬老院26日凌晨遭人为纵火死亡11人;深圳29日发生男子当街砍人3死3伤。对于暴戾频发的社会现象,海内外舆论不仅要问“北京怎么了”,更在追问“中国怎么了”。

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自上而下席卷官场,但密切联系群众的号召却无法平息积累日深的暴戾之气在社会各处由下而上弥漫升腾。一个个足以颠覆人性的暴戾案件连续发生,马上又被更出格更乖戾的凶恶事件所覆盖——这种事实不断突破著中国人对人性之恶的理解极限,也拷问著建设和谐社会在多大程度仍是一个梦幻。

近来,“戾气”已经成为传媒反复报道和集中反思的重要关键词。微博网友们对于弥漫中国社会的暴戾之气更是批评有加,把问题根源指向了缺少疏通的社会管理、缺乏公平的制度体系。

有新浪网友对极端案件频发表示震惊,在微博中指出:摔童者可谓人性泯灭,但也折射出当前社会存在暴戾之气。一是法制意识淡薄,崇尚用武力、拳头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关系淡薄,充满不信任,于是易偏激、动怒;三是个体充满焦虑感,在生活、工作、学业的压力之下,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负面情绪很容易被激化。

著名博主、央视主持人赵普痛定思痛后发出连续追问:是怎样的恶将人性毁灭至此!?暴徒的戾气究竟从何而来?除了严惩凶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易怒、偏激会否成为国人的集体人格?我们能否不止步于愤怒和谴责去思考根源?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搜狐微博中写道:“机场爆炸、商场砍人、孩子被摔、城管打死人,驻马店五死三伤……中国社会充满暴戾气。我们不能简单说都是坏蛋所为。坏蛋确实要被惩罚,但需要思考根子在哪里:当公平公正变得可望不可及,解决问题没有正常渠道,官官相护平民没有平等机会,做人的尊严被剥夺殆尽,社会就变成了把好人变成坏人的社会。”

的确,当一个社会变成了把好人变成坏人的社会时,谦谦君子沦为弱势群体、强凶霸道抢占舞台中心;礼仪之道与祥和之气尽失,怨愤之声和暴戾之气上升。过去,处于“礼乐崩坏”时代的孔子提出过“克己复礼”的主张,而如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光靠“克己”,也就是要求社会大众克服欲望求助道德,显然已经无济于事。社会戾气的生成,无差别性报复事件频发,大都源于社会弱者无法自保后的铤而走险——爆发自下而上,根源却是由上而下。

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道德自律和公共教育,或许是暴戾生成的一个原因,因为中国人遗失了传统文化精髓,已经无法借用文化智慧来化解社会戾气。同时,正邪颠倒、善恶不分的混乱的社会价值体系,也是促成暴戾弥漫的重要原因,这在网络、电视、报纸,以及各种媒体上表现突出,令人扼腕叹息。

学者余世存在几年前曾经指出:“戾气之雾,遍布华林。但我们知识界、精英人士到社会大众,很少从自身出发,去涤荡戾气之腥。”他认为,这种戾气所至,使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基本的同情和敬畏,对人间社会失去基本的信任。他们难以跟自己、进而跟周围建立温暖明亮的关系。他们是抑郁者、暴躁者、抓狂者、纠结者、疑心病患者……他们难以自立自处,更难相处共处。交往沟通理性之匮乏,已经严重败坏了转型社会的历史进程。

事已至此,何以挽回?无疑,最直接的现实原因还是社会不公。中国社会的特权腐败越严重、贫富差距越扩大、社会管理手段越严厉,弱势群体受到打压的不平等感、相对于他人的挫败感、对社会的不满感就会越强烈。统计表明,中国体现收入落差的基尼系数在2012年达到0.49,通常该数据超过0.4就能引发极端社会矛盾的爆发。当前的中国,“炫富”、“炫权”与“仇富”、“仇官”现象对立严重,构成了一触即发的社会张力。可见,“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彻底改变机会缺失和制度不公的现实,才是消解社会暴虐戾气、还民众以安全空间的有效方法。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