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婚姻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点缀
2012年10月31日 16:35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网

  ■ 申 文    海外华人结婚难,正由个人问题,扩展为社群话题,并汇聚成社会难题。    施耐庵在《水浒传序》里说过: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这代表着男性本位的传统社会对婚嫁年龄的一种普遍看法。现代社会,年龄当然不成为婚恋的首要条件和主要障碍。在中国,50岁还能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在日本,退休年龄也从60岁开始上调,这些都说明对于“人生”概念的时间性设定正在不断延长,即使人过而立之年,依然有成家立业的充裕机会。所以年龄不是一道坎,华人结婚难不是建立在岁月匆匆、人生易老的心理焦虑之上。    那么,根本问题还在于恋爱婚姻对于个人是否必需?虽然社会已经发展到尊重个性和自由的时代,并把“非婚”和“独身”作为一种人生模式的选择项,但对大多数普通的社会个体来说,婚姻毕竟还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可否认,开放社会中的现代婚姻较过去的时代充满了更多的非“婚”因素,各种精密的条件核准、利益掐算、身份置换、金钱反馈等不胜枚举,让现代婚姻显得五彩缤纷而又光怪陆离。但从最本质的意义着眼,婚姻对于人生仍是不可或缺。合理的紧密的婚姻,意味着人生找到了生活伴侣、情感归宿、事业助手、人生乐趣。婚姻会带来又一个新的起点──生活打开一扇门,两人共同面对一片天。    当然,个人如何才能在大千世界和茫茫人海中找到生命的另一半,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定论正解。古人有指腹为婚,一嫁定终身,未必不幸福;今人崇尚自由选择,眼界越来越宽,条件越来越高,往往希望婚姻万事俱备,人生一步到位,但婚姻中的不幸和无奈却与日俱增。自由选择是时代赋予个人的权利,但自由大到没边界无限止,其实意味着自由对个人形同虚设,选择对个人不再有意义。如是,对解决结婚难可能有益的建议是:一定程度上与现实妥协,学会用经营的方式去对待婚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好人生。    目前,发达国家都面临老龄化困境,日本尤其成为老龄少子化社会的标本。华人生活在日本,可能更多地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暗示,对婚姻持“随缘”、“无所谓”的自然释怀心态。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问题汇成了社会问题,华人社会从整体上讲可能就不能对此熟视无睹了。个人需要婚姻组合,社会需要家庭细胞,未来需要成长壮大的新一代──从这个意义出发,华人社会欢迎更多红娘更多热心人。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