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搏击e时代的在日华商
2012年10月31日 16:21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 本报记者 孙辉90年代以来,日本IT企业为了保持或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纷纷将开发业务转至海外。加上中国劳动力便宜,地理上与日本一水相连,文化上与中国息息相通,于是大量日本软件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寻找合作开发商,中国技术人员也纷纷登陆日本。据统计,在日新华人企业的结构构成,IT产业占20%以上,多达数百家。以IT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呈不断走强趋势,华人IT业在日本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局面。潘若卫:为IT业寻找新商业模式潘若卫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其祖父潘复,是清末举人,1919年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代理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1927年任国务总理。潘若卫没有做官从政,成了在日华商中的佼佼者。1993年,潘若卫一手创办了株式会社BIGHANDZ,主要从事贸易业务,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等。1998年,潘若卫根据自己积累的多年国际贸易经验,认为今后流通领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革,IT行业将会渗透到传统的商业中去,情报处理系统的开发会成为热门。为此,他决定把会社的主业转向IT行业,实行多角化经营。潘若卫认为,IT业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如何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是主要的经营宗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非一定为创新企业,因研发可以成为企业的双轮,有了研究成果便获有了知识产权,但商业上的成功还需要社会的承认以及商品化之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划分和衡量一个企业应该从它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潘若卫表示,华人IT企业要在日本立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要建立以立足市场为主以研发为中心的商业模式。IT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必须有新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利用日中企业的产品。经营资源和研发成果,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使其在日本或中国市场进行普及,立足于桥梁作用,发挥自社的优势;人才资源和投资。从发展阶段的“人才拿来主义”发展成投资培养和教育一大批技术力量强、懂企业文化的骨干人才。如今,株式会社BIGHANDZ正在不断壮大。现在该社的正社员已达120馀人,在该社的登记研发工作人员多达2000馀人。2005年度该社的营业额约6亿日元。不久前,株式会社BIGHANDZ与NEC的合作项目再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NEC虽然在北京、上海都有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但人员的工资相对较高,开发人员的工资每年大约还要增加8%左右,其它费用也都不断增加。于是NEC在人工费用相对较低、软件开发人才可以确保的青岛设立委托公司,目的在于维持成本竞争。而承接NEC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正是株式会社BIGHANDZ。在青岛成立的“青岛大手海恩信息技术公司”,由株式会社BIGHANDZ出资69.6%,NEC出资7.6%,其它部分由其他3家公司参股。新设立的青岛大手海恩信息技术公司承接NEC的软件委托开发,主要是食品、纺织、医药企业使用的生产管理系统,业务步入正轨后,还可与NEC共同开发相关软件服务于在青岛投资的日资企业,公司现有开发人员30多名,预计3年后增加至150人,年营业额可达到3亿日元。管祥红:治社理念和而不同北大方正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北大方正掀起的“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不仅揭开了中国知识经济的序幕,更赋予科技创造文明、知识造福人类以的深远影响。依托北大方正的雄厚技术实力,日本方正株式会社致力于经营日本的商业印刷系统、报业解决方案、数据库信息出版以及网上自助印刷服务等。日本方正株式会社在短短的10年之内,发展成为近500人的品牌跨国企业。1996年,28岁的管祥红成立方正株式会社时,并非一帆风顺。日本方正株式会社有过开拓阶段的发展奇迹,也有过迅速扩张期的试行错误,2001年方正株式会社发生了逆转。这一年,方正株式会社击败《日刊体育》的原系统供应商NEC,开发出新的日刊报业整体解决方案,这成为方正日本划时代的重要项目。2003年4月,方正株式会社向用户提交经过1年多努力完成的140馀万行代码的Beta版本,2003年8月份提前实现了向用户Release,2003年9月份至今,已经有88份报纸从老系统迁移到方正的系统上。据日刊体育社有关人员介绍,NEC的系统开发从试运行到上线用了近1年的时间,而方正的系统仅用了2个月,方正所采用的分布式新系统与同类系统相比,价格只有后者的1/10,但性能和效率却有超群之处,因而在日本报业领域引起震动。方正株式会社自创建之初励精图治已修炼了10年,今天,方正日本已经拥有数十家报社用户。先后跟IBM日本、三菱、富士通、NEC合作过,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管祥红也成了标准的“空中飞人”,每个月都要回国1周,走访国内每个分公司。管祥红在中国与日本文化的碰撞中,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治社口号。管祥红认为,日本文化比较低调,日本人员工相对而言严谨、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中国员工则比较灵活、反应较快,但在脚踏实地方面有所欠缺。“和而不同”的企业管理文化,要强调的就是尊重多文化背景下各自的独特风格,尊重员工的个性与人格,尽情发挥各自所长。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看,整个软件外包业正因此而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对打造国际一流软件企业,管祥红显得胸有成竹。他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长期战略;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管理人才队伍;对人才实施长期激励。管祥红说,制约方正株式会社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人才,方正现在外包业务发展很快,并且在国内外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市场前景好,但是非常缺乏一般的软件工程师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方正愿给每个加盟的人开个网上公司,让他们自己当老板。王春华:打造企业新理念1984年5月,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春华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京都大学从事数字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在留学期间,王春华对任天堂的游戏机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想,如果在中国也开发这种游戏软件一定能取得成功。1987年,踌躇满志的王春华回国后被泼了一头冷水,“让你留学去学先进的技术,你对这种小孩儿的玩具抱这么大的热情干什么?”无用武之地的王春华离开了工作多年的企业,转行做了国家公务员。1991年,因公访日的王春华来到日本后,他的创业梦被再次唤醒。随后,王春华住在东京都江东区一个1DK的蜗居里,开始著手他的创业计划。1993年,王春华在东京田端车站租了一间房作为会社的办公地,正式成立了New Concept株式会社。王春华把会社命名为New Concept,就是要强调新的理念和创新。没有特色、没有区别化战略,就没有企业的立足之地。创业当时正逢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银行不肯贷款给外国人企业,入国管理局也曾怀疑这家企业的经营目的,而进行“突袭”检查。功夫不负有心人,New Concept株式会社以“努力、信用、创造”为宗旨,脚踏实地耕耘,打开了局面。1997年6月,日本NHK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播放的“现代大特写”栏目里,对New Concept株式会社进行了全面的报道。2004年,中日经济交流火热。华人IT行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日本经济大气候恢覆,项目开量上升,华人IT企业的业务量得到了保证。这其中,发展顺利的华人企业继续向中国投资受到关注。由王春华创建的New Concept株式会社与NEC等日本大手企业连手,投资6700万日元,在海南岛海大信息产业园设立了首家外资IT企业。其中,New Con持股52.2%,成为第一家进入海南岛的日资软件企业。现在New Concept株式会社成立已有15年,New Concept已经成长为年销售额15亿的企业,拥有近200名员工,在上海、海南有分公司。公司业务以海外委托软件开发、医疗事业、数据处理为主线,在中日两地铺开。公司自己开发的软件系统,已被日本100多家医疗机构采用,并24小时全程负责监控。张耀邦:扎根日本面向中国株式会社僔僗僥儉僋儕僄僔儑儞社长张耀邦(日本名:星川耀邦)的身世和许多文革时代的年轻人一样,高中毕业即下乡。高考还未恢复,酷爱学习的张耀邦就自学起物理和数学。因为张耀邦的父母在书店工作,许多在当时禁卖的科技书他却能看得到。1978年,高考恢复不久,张耀邦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渖阳机电学院。毕业后,他顺利地到上海一家企业做技术检测人员。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87年,联合国选派部分检测人员到国外学习,因为张耀邦在大学学习的是日语,他理所当然地选择来到日本。半年的研修期很快就过去了,张耀邦渴望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他选择了自费留日。随后,他先后在横滨国立大学学习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1994年,张耀邦提出的电磁解析理论得到了国际同业的认可,论文被译成英文在英国专业杂志发表,他很轻松地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张耀邦起初到一家半导体公司,从事数码相机等方面的开发,后来到一位日本友人的会社从事软件方面的工作。电子和IT本身就是一家,张耀邦经过学习后不久,就成为软件业的行家里手。2001年,在IT业历练数年的张耀邦终于决定放手一博,成立了株式会社僔僗僥儉僋儕僄僔儑儞。会社成立后,张耀邦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主持会社参加CCD数码相机控制系统开发、日本电话服务造纸术问题对应医疗系统开发、单项通信与股票期货共通服务器的研制开发、遗传基因解析设计自动化系统开发、生物工程研究与解析系统开发等业务,受到了业者的好评。同时与日本国立理化学研究所、日本北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日本图案设计研究所、日本日立制作所等科研机构组成了庞大的紧密型互动科研开发联合体。张耀邦还在自己的家乡渖阳成立了分公司——渖阳星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计算机软、硬件研制开发及进出口业务、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总体方案设计及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及研制、生物工程数据处理及DNA解析系统研究研制开发、遗传基因解析研究、大型数据系统研制开发等业务。谈起会社的发展前景,张耀邦更看好中国市场,他说:“未来中国的市场前景不可低估,株式会社僔僗僥儉僋儕僄僔儑儞也将扎根日本面向中国。”黄海宁:每位业者都可能创造神话随著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兴起了一个全新的创业群体——“IT淘金族”。这些在日新华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几台电脑前自成一统当老板,利用电脑进行创业,演绎出一个个真实的白手起家“神话”。株式会社僀乕僣乕丒僀儞僼僅的创办者黄海宁年仅30出头,他曾经是日本一家会社的SE。2005年10月,事业蒸蒸日上、薪水超过一般公司,可清闲做SE的他做出自己创业的决定时,朋友没有感到惊异——在日华人SE创业早已成为时尚,似乎多数搞IT的都有此想法。90年代,黄海宁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应聘到一家日资企业,1999年应公司安排来到神户,中间虽换过一次工作但从未离开他的本行。经过6年多的技术磨练和资金积累,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后,他开始著手实现自己的理想——创建自己的公司。事实上,像黄海宁这样主动脱离大机构大公司的高职高薪,抛弃光鲜写字楼而委身于自己空间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有许多的共同点: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具有优越的工作经历,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个人经济基础,属于日本华人中少有的“中产者”。经过多年工作的磨练,在物质条件获得充分满足之后,他们期望通过创业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如今,黄海宁创办的这家仅有1年多历史的会社已和多家大企业进行合作,业务蒸蒸日上。“中国人创办的企业中已有数家在东京证券市场上市。我的企业没准也会有这一天,每个IT业者都可能创造神话”,黄海宁乐呵呵地说。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特辑在日华商群像(1)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