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本职业外交官谈中日关系三大障碍
2013年05月11日 11:39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大重要力量,两国之间的关系影响广远。日本职业外交官、曾担任驻华公使的片山和之在学术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上撰文,指出中日关系障碍,从外交操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几点原则。

  对日本人而言,1971年的标签是“尼克松冲击”。这种冲击,一方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另一方面就是中美关系复苏的启动。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让日本社会产生了一种被盟友背叛的心理,但这同时给中日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国际环境。

  事实上,中日关系正常化比中美建交早了6年。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和日本,有共同的敌人--苏联。其次,尼克松访华向日本传递了美国不反对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信息。当时,日本社会有一种浓厚的为战争“赎罪”的情感,媒体、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商人都支持中日关系正常化。田中角荣政府的上台推动了这一进程,而且,日本与台湾地区的关系多停留在经济上,日本亲台政治人士没有像美国亲台势力一样游说反对发展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友好从正常化开始,一直延续到冷战结束。“世代友好”、“一衣带水”都是那个时代的常用辞令。

  冷战的结束则对中日关系影响巨大。

  1989年,昭和天皇去世,在某种象征意义上带走了中日的战争时代。1992年,明仁天皇访华,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访问取得成功,很多人因此期待一个中日关系新时代来临。

  事实并非如此。中日关系所处的国际环境改变,先前共同敌对的苏联不复存在。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衬出日本的经济停滞,中国民族自信心相对增强,不断强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把日本放在了敌对一面。

  1998年,原本计划夏天访问日本的中国高层领导人,由于救灾推迟行程。同年10月,金大中访日,小渊惠三首相向韩国领导人就侵略历史表达了后悔和道歉。11月,中国领导人访日成行,但日本没有像金大中此前访问一样,在外交文本中提及“道歉”。从此之后,中日双边关系逐步趋紧。

  此时,日本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也陷入争论漩涡。首先,日本经济停滞,中国经济爆发,导致不少日本人认为没有必要援助;第二,在日本ODA条款中,有不少涉及军费、政治制度的附加条件,一些日本人认为,中国没有遵守这些附加条件;第三,中国作为日本ODA最大接收国,本身还向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第四,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逐步转变,不再关注与日本ODA主要资助的基础设施方向。日本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结束对华ODA。

  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他多次“拜鬼”导致中日高层关系冻结,开始了所谓“政冷经热”。这种关系模式导致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转变,1980年,76.8%的日本人对中国有好感,14.7%没好感;2005年,32.4%有好感,63.4%没好感。

  2006年,安倍晋三上台之后,推行“自信外交”。他善于使用模糊的辞令和做出出乎意料的举动,例如不会预先发布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事后也不确认是否参拜了靖国神社;又如2006年突然宣布访问中国,被中国称为“破冰之旅”。这次访问中,双方提到了战略利益、战略对话等概念,这意味着在中国眼中,已经开始把日本和美国分开,将日本视为有自己独立外交政策的国家进行交往,而非以往认定的美国的傀儡。中日高层随即展开一定程度的互访,但2010年开始,双方在东海,特别是钓鱼岛地区的冲突再次困住两国关系。

  在片山看来,中日关系存在三大障碍。

  首先是历史问题。就一些日本内阁成员、甚至是首相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经常引发中方不满,片山提出,极右势力实际上在日本社会受孤立。具体来说,中日双方在历史问题上存在理解差异。日本政府习惯把对历史的判断看成包袱,抛给历史学家,视为学术问题;而在中国人眼中,历史是今日的教训,必须正确面对。

  片山说,在日本有一种看法,不应把日本与德国作对比。德国的暴行在于对犹太人大屠杀,而不是战争本身;一小撮日本人认为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是由于军队缺乏纪律造成的。而且,日本战后签订多个和平条约,德国则是战后分裂,两国的具体情况不同。

  片山分析,中国民众普遍认定,二战是部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起的,多数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是受害者。而在日本,对二战没有统一的看法。中国批评日本不正视历史,日本埋怨中国没有公正评判日本战后60年和平历史。

  中日关系第二大障碍是台湾问题,但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不同,日本在中国台湾地区殖民50年。这段历史导致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关系极为敏感,对于台湾地区领导人与日本接触的举动,中国民众极为关注。

  第三大障碍是东海,特别是钓鱼岛问题。片山认为,双方都要避免过度激化民族主义,不要不考虑其他战略利益。双方在东海的行动应该更加透明,避免互相猜忌,爆发不必要的争端。

  在文章的最后,片山就中日关系发展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双边关系应由共同利益驱动,而非情感驱动。

  第二,敏感问题会撼动双边关系基础,应该试图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

  第三,有必要在双方政府、商界、学术界之间建立联系网络。

  第四,中日关系不仅关乎双边利益,更影响亚洲,乃至世界格局,双方在发展双边关系中要有地区思考。

  第五,双边政府都有必要开展针对对方年轻一代的公共外交。

  最后,中美关系以前、现在都对中日关系有重要影响,日本政府不应该依赖美国遏制中国,而要尝试与中美发展良好的三边关系。日本有必要,也必须与中国开展双边合作、地区合作、全球合作。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