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红叶:告别“平成流” 话说小泉信三
2018年12月24日 15:19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在即将告别“平成”开始新纪年之时,回顾三十年岁月,“平成流”一词,成为人们对明仁天皇、美智子皇后作为“国民象征”不同以往皇室风格的概括。

  日本皇室的成功转型,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日本战败后,在美国主导下制定出的新宪法中,把曾经作为国家元首、大元帅的天皇,改为“国民的象征”!什么叫“象征”?如何去“象征”?

  面对败战,原子弹灭绝性的打击、大空袭燃烧弹无情的洗劫……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惨状,日本是如何走出战争的阴霾,迅速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发达国家?这一点令世人起敬,也常常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最近,我与一位精通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合作,花了两年时间,刚刚完成了一本书的翻译。这本书的名字叫作《读书论》,书的作者是小泉信三先生。这是我来日本23年来,第一次翻译日文原著。通过翻译这本书,有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小泉信三先生的人生故事,也解开了我心中长期以来的许多疑惑。可以说,小泉信三先生,是一位让日本从败战的“绝处”“浴火重生”的关键人物。

  面对战败的惨状,面对国际社会的声讨,皇室如何转型?怎样做才能凝聚民心,让这个国家从战争的废墟中振作起来重新出发?按照新宪法,顺利实现天皇及皇室的角色转型、定位,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课题!谁能承担起这一重任?找到这一前无古人的问题答案?最后,这个担子落在了小泉信三先生的肩上。

  他被选为皇太子的家庭老师,就是要培养一个作为“象征”的新天皇。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美智子皇后是第一位走入皇室的民间女子,也可能知道,美智子皇后和天皇是因打网球而相识、相恋……但是,不曾想到,这一切都是小泉信三先生所“导演”的。那么,小泉信三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小泉信三(1888年5月4日 - 1966年5月11日)先生,是一位海外留学经历丰富、广泛阅读东西方圣哲原著的学者。头像印刷在日元一万元上的福泽谕吉先生,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之父,创立庆应义塾(大学),是首任塾(校)长。小泉信三是庆应大学的第七任校长,他的父亲是福泽谕吉先生的学生,是庆应大学的第二任校长。因为小泉的父亲英年早逝,小泉信三从小在福泽老师家长大。

  他唯一的儿子,在天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参加海军阵亡。当时的庆应大学校长小泉信三先生,他目送出征的庆应学子中,有五百名一去无回。东京大空袭时,他的家全烧,他被严重烧伤,他浑身裹满纱布,躺在病床上听到天皇的“玉音放送”。

  他的学识、人格以及他所经历的一次次生死淬炼,是他被选为皇太子家庭教师的根本原因。作为皇太子的家庭教师,他从福泽先生的《帝室论》中找到国民象征的重要依据,那就是一要远离政治,二要承当起“万年之春”的责任,无论何时,都要给予国民一种春天般的感觉:希望和温暖。

  他一边给皇太子和昭和天皇讲授《帝室论》的理论,一边想办法训练皇太子走下原有的“神坛”,成为一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比如说,带皇太子去打网球。输了和大家一样轮流做裁判。球掉到地上,皇太子看着球不知所措时,小泉先生一直面无表情地看着皇太子,直到皇太子自己弯腰把球捡起来时,小泉先生这才对着皇太子点点头,表示认可……

  再说,选美智子太子妃的事情。小泉先生再造皇室计划之一就是选一位民间女子。他曾委托在各大学寻觅合适人选。一天,小泉先生照了一张皇太子打网球的照片,发现皇太子神情颇为愉快,一看球场对面,原来对打的人,是一位不卑不亢,优雅大方的姑娘,她刚刚大学毕业,是实业家正田家的姑娘。

  小泉先生看中了美智子姑娘,开始行动起来。起初,美智子姑娘的家人并不同意。小泉先生找美智子姑娘谈了一次话,告诉了皇太子的优缺点,尤其是不会道歉、不会为他人着想的问题,希望美智子姑娘理解,为了日本这个国家,可以说请她能够影响皇太子,尽快让皇太子成长为一个未来的“国民象征”的天皇。谈话后美智子姑娘答应了……

   

  后来,他也是美智子太子妃的老师。了解了这一切,终于明白:明仁天皇、美智子皇后那言谈举止中所洋溢出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善良优雅的“春风”,原来都是小泉信三先生,煞费苦心地再造皇室,成为“万年之春”结果……

  过去的历史不可逆转,未来的历史可以用我们的行动去书写。感叹日本快速崛起的同时,应该从日本体制成功转型中汲取到一些什么?日本的“浴火重生”,可以说,小泉信三先生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特殊角色!他从福泽先生的《帝室论》中寻找到理论根据,并且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实践。实现了凝聚人心,为日本走出军国主义的过去,走出战争的阴霾,成为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

  最后,我想赘言几句。那就是我为什么会翻译小泉信三先生的书?

  两年前的一天,和日本人远藤先生聊天,聊到如何把外语学得地道。他说:“最少要阅读一本那个语种的原著”。我一听,立马就说“太对了”。为什么?因为在国外20多年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的差异,导致许许多多的翻译著作存在着“想当然的误会、错位,甚至自以为是的歪曲”。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接受知识,包括所有的关于外国的知识、社科知识、文学艺术作品等,都是通过唯一的语言工具接收到的。所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概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被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认识事物的角度、尺子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许多人即就在国外生活多年,仍然活在华文世界里,活在华语观念中,翻译出来的作品,多多少少难免有“歪嘴和尚念经”的烙印。

  远藤先生回答我说,那句话不是他的发明,而是一本书里说的。于是,我找到了岩波新书1964年再版的《读书论》这本书。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可以说:醍醐灌顶!

  为什么这样讲呢?应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想完善自我知识修养的愿望,想涉猎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文化。但是,不可否认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对于古典名著,都有过无数次拿起,无数次放下的经历,总是沉不下去,读不进去。甚至有时怀疑自己的智商?但这本书的第一章就讲古典!告诉我们古典并非“广受好评,人人爱读的作品”!因为“古典都带有某种意义上的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通常来自著者很强的个性。有着如此个性特征的著者,往往不会顾及读者感受的。”接着,讲了什么是古典?读古典的益处,怎样读古典?如何欣赏古典等。读着读着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轻松快乐起来,文化人的自信开始在内心复苏!于是,我想把这种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更多的对古典(书籍、美术、音乐……)与我一样遇到过、或者正在困惑、遭受挫折的人们。

  下决心翻译这本不足十万字的小册子,我决心尽全力杜绝“曲解”!于是,我邀请精通中国文化的远藤先生做首译,保证“原汁原味”。然后,我们共同讨论,反复校对。历经两年时间,反反复复多次订正。希望出一本良书良译。

  最后,我想说,所谓读书就是一种学习。书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知识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着。口口相传、戏文诗经、骨片龟甲、陶片青铜器、竹片木板、绸布纸张……到今天的网络电子世界。不同的载体会从实用走向艺术、成为文物的,但人类汲取知识的需求永远不会走进博物馆中,而是面对越来越迅猛暴增的知识,如何选择最需要的知识?怎样汲取有意义有价值的精神营养?将是人类面对的棘手问题。这本《读书论》也许会为您解决这一问题助一臂之力。

  饱读古今东西古典原著的小泉先生,从不同角度论说圣贤们留下的教诲之《读书论》,岩波新书1950年10月25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发行、1964年11月20日第20次改版印刷,2014年2月5日第46次印刷发行。其受欢迎之持久性可见一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