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寒冷的雪国,住着一对孤苦无依的老夫妇。老爷爷出门卖柴时,看见一只仙鹤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善良的老爷爷马上把仙鹤救了出来。大雪纷飞的某天晚上,一位年轻的姑娘来到了老夫妇家里,姑娘双亲去世,在投奔亲人的路上迷了路。姑娘先是在老夫妇家留宿,之后做了老夫妇的女儿。她勤劳孝顺,辛勤织布,让老夫妇过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
老夫妇对姑娘如何织出那么漂亮的布非常好奇,有一天晚上忍不住去织布房偷看,却看见一只仙鹤正在拔掉自己的羽毛放进织布机里。原来姑娘就是当初老爷爷救下的仙鹤,为了报恩来膝下尽孝,但是身份暴露,只好离开。在老夫妇无尽的伤感之中,仙鹤恋恋不舍地无数次盘旋之后,翩翩而去……
这是日本的民间传说《仙鹤报恩》的情节。很多在日本生活或者学过日语的人都听说过。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传说的发源地位于日本山形县南阳市,而南阳市的命名源于中国。
1967年,当时的赤汤町、宫内町以及和乡村合并,相关人士对于新市的命名各执己见。时任山形知事安孙子藤吉认为,“南阳”是中国的古地名,“北有丘陵、南有沃野,该地流淌的灵泉菊水有长生不老之功效,是安居乐业极佳之地”,建议将新市命名为“南阳市”。这一提案使人们争执已久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1984年,日本山形县南阳市的代表团访问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1988年,两市成为友好城市。
而提起中国的南阳市,还有另外的故事。
众所周知,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过着隐居的生活。《出师表》中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指河南省南阳市;而《三国志》的《隆中对》美名远扬,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所以诸葛亮的隐居之地究竟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就成为历代文人争论的话题。清朝的顾嘉衡为此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和诸葛亮的高风亮节相比,襄阳南阳的争辩,不值一提。一时间,这幅对联竞相传颂。1958年,胡耀邦到访河南南阳武侯祠,看到这幅对联并写下了另一幅:“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也激励了很多人。
我们总是可以非常容易地从身边找到各种例子来证明中日两国交流的源远流长。比如,《仙鹤报恩》其实有很多版本,其中的一个版本是救仙鹤的人是个穷苦单身汉,仙鹤化作他的妻子来报恩。这个版本的情节和中国的《白蛇传》前半部分异曲同工。再比如,《三国志》在日本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除了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毫无疑问,中日两国读者对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推崇也是这部著作经久不衰的理由之一。
其实,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原无论河南山形,不必辩南阳北阳,想必每一个故事能让在日本的中国人以及在中国的日本人感到阵阵暖意。
- 新漫评:为什么我的作业得了“C2022-03-17
- 日本强震列车脱轨、核电站响火灾2022-03-17
- 法国取消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展开2022-03-15
- 东西问丨朱诚如:“康乾盛世”时2022-03-15
- 东西问丨卢载宪:韩中建交步入“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