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导报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东西问丨潘伟斌:曹操为何归葬于殷商之都安阳?
2024年07月30日 10:14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郑州7月29日电 题:曹操为何归葬于殷商之都安阳?

  ——专访曹操高陵考古队领队潘伟斌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2023年4月底,河南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主持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潘伟斌此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十余年来曹操高陵考古发掘、保护和利用的故事。

图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中新社发 王宇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十多年来,曹操高陵考古发掘和整理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潘伟斌:2006年,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时期大墓。因盗墓损失严重,为防止其继续被盗,我特申请对此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2008年12月至2009年底,我们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该墓葬的墓主为曹操的相关文物证据,基本确定了该墓葬是曹操高陵。

  中国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随后论证并确认了我们对此墓为曹操高陵的结论。2009年12月27日,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安阳市政府等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

  尽管当时社会上存在着质疑声,但并不影响这一考古发现的科学结论。2011年发掘工作结束后,我们随即开始了对出土文物的整理、修复和研究工作,2016年出版了《曹操高陵》考古报告。其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陵陵园内进行了钻探和发掘,进一步完善了第一次发掘中所发现的地面建筑,并在曹操陵墓的南侧发现了宋代的地面建筑遗迹。2018年,将这一发现成果向外进行了公布。2019年,曹操高陵发现十周年,我又撰写了《再论曹操墓》。

  因曹操高陵多次被盗,绝大部分文物已流失,最困难的是如何论证这座大墓就是曹操墓,问题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完整证据链。

  所幸,数年的修复和研究,已为论证曹操高陵提供了最基本和较完整的证据链。

  截至目前,已经拼对和修复出文物900多件,为研究东汉时期帝王一级的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曹操高陵是目前中国经过科学发掘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汉魏时期的帝王陵墓,其中所出土的文物具有标杆性作用,通过对该段历史文献研究,发现这些文物与史料记载十分吻合,使我们对东汉一朝帝王随葬的东园秘器及其组合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后来洛阳曹魏大墓的最终确认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图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展览的出土文物。中新社发 王宇 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该墓等级非常高,超乎了当时诸侯王级别的规制。其随葬品均为帝王级别,比如圭、璧、错金铁镜、楯车、卤薄等,印证了曹操生前位在诸侯王之上这一历史记载,也彻底排除了该墓为其他人墓葬的可能性。

  中新社记者:从曹操高陵随葬品可窥见墓主何种特殊身份?

  潘伟斌:曹操倡导薄葬制,因此,曹操高陵中所出土的文物绝大部分都是陶器,即为了安葬曹操所烧造的明器。这些器物体型小,做工粗糙,只具象征意义,不具实用价值。

图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展览的出土文物。中新社发 王宇 摄

  同时,该墓还出土了一批相关礼器,譬如圭、璧、陶鼎、错金大型铁镜等,表明了墓主的特殊身份。比如,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用鼎,瓦鼎十二”,而曹操高陵出土了十二个陶鼎;据《周礼》记载,“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而曹操高陵出土的圭正好是汉尺一尺二寸,符合帝王专用的大璧规格。

  史料记载,曹操虽未称帝,但“挟天子而令诸侯”,地位实际是凌驾于皇帝之上。此外,曹操高陵还发现了一些曹操生前使用的器物,即所谓的“常所用”,有輴(chūn)车、白缣画卤薄、竹翣(shà)、簟、升帐、帐构,以及绛、绯色的勋带二条和华盖等,这些都是帝王才能享用的礼遇。象征性的随葬物品如车马、刻有“黄蜜金廿饼”“白蜜银廿饼”等字样的石牌,还出土了刻录着曹操爵位和封国及谥号的圭形石牌,将该墓的墓主人身份直接指向了曹操。因此,这座大墓墓主人的身份只能是魏武王曹操,具有唯一性,不可能另有他人。

  发掘期间,我们在地表上发现了一些地面建筑遗迹,印证了史料中有关曹操高陵最初曾经存在陵屋、祭殿等的记载。二次葬的痕迹的发现,印证了史料上记载的在曹操去世10年后,其夫人卞氏去世,合葬在高陵这一历史事实。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期间,考古人员对曹操高陵内的地面建筑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些宋代建筑,印证了北宋初期对魏武帝高陵进行保护的相关记载。

  从上述诸多发现也可证明,这座大墓是超越诸侯王的安葬规格的,随葬品也是其他诸侯王所不能享用的殊荣,从而印证了曹操生前位在诸侯王之上的特殊地位。随葬品中除包括象征其权柄的刀、剑等兵器,还有文房四宝等,证明了墓主人不仅是军事统帅,还是文学家。这种文武兼具的特征,也是曹操生前最主要的职业特征。

  中新社记者:曹操为何葬于安阳?“七十二疑冢”有何由来?

  潘伟斌:曹操何以葬于安阳而非他处,这与封建制度关联很大。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行分封制,通常王朝都会将自己的宗亲分封到各处,建立众多的诸侯封地,成为贵族阶层。分封的目的是让诸侯拱卫王权。因此,每位诸侯王都承担着守土的重任,生前活动基本限定在自己的封地,死后理所当然要葬在自己的封地。

图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1:1复原模拟墓室。中新社发 王宇 摄

  历朝历代诸侯王均是如此,故曹操也不例外。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封地邺城(今河北临漳),毗邻河南安阳。

  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就为自己预制寿陵,并在《终令》中明确记载了陵墓的位置。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灵柩被运回邺城,安葬于邺城附近西高穴,这是曹操生前为自己选择的墓葬位置。

  说起曹操墓,就不得不谈“七十二疑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命人在彰德府(今河南安阳)设“疑冢七十二”,自此“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广为流传,为曹操墓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图为曹操高陵遗址墓道。中新社发 王宇 摄

  我认为,“七十二疑冢”与宋代中后期的政治环境有关。北宋时期重文抑武,并出现了“抑曹扬刘”的倾向。自此,许多文人开始贬低曹操,赞美刘备。为嘲讽这种不良现象,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作诗道:“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

  遗憾的是,当时许多人并未完全理解王安石此诗的深意,却以此为据,将其诗中的“八九丘”演绎出了“七十二疑冢”之说。

  当时,漳河北岸的邺城周围确实有许多高大的坟丘,受此传说影响,被后来的人误认为它们就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事实上,这些都是北朝晚期的北齐贵族墓葬。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曹操高陵考古始末所引发的争议现象?

  潘伟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以及曹操高陵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在于曹操的形象是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双重叠加的结果。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期重要人物,因此,谈及三国就离不开曹操。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历史上引起文学作者的持续关注,进行文学再加工,对其故事予以再创作。由于文学创作往往会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政治倾向的影响,难免出现虚构,增加很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故事情节,甚至贬低其历史贡献。

  曹操高陵的发现,使人们有机会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曹操,还原历史,作出客观评价,这也是考古人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促进三国文化的发展,还能吸引公众对三国文化的持续关注。

  中外考古均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争议。我认为,出现争议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反映了公众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关注,以及对三国文化和考古事业的关心。公众的关注也让原来处于冷门的考古科学变成一门显学,大大推进了公共考古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客观看待争议,这让我们认识到了开展公共考古的重要性。今后,我们应争取让考古发掘工作更多地向公众开放,让公众积极参与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以促进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作为考古研究人员,要相信科学、坚持真理,努力做好科研工作,用更具说服力的科学成果来澄清各种质疑,还原真相。(完)

  受访者简介:

  潘伟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河南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论坛”主讲嘉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共同参与的“河南出土唐三彩综合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陵寝墓葬卷》《曹操墓真相》副主编。主持发掘的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