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7月28日电 题:唐山大地震48周年祭:哀思有寄 数往知来
作者 白云水 孟潮
7月28日,天刚亮,65岁的刘明田就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退休后在这里当保安的他,每天都陪在24万唐山大地震罹难者“身边”值班巡守。
7月28日,是唐山人民深深铭记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公园内,花篮围满493米长的地震纪念墙,前来祭奠的人们眼含热泪,望着墙上亲人的名字喃喃低语。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24万人罹难。2008年7月,唐山市政府以“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为宗旨,建成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和镌刻有24万罹难者名字的地震纪念墙。从此,地震纪念墙成为24万地震罹难者的归处。
地震纪念墙坐落在园区东部,由五组13面墙体组成,墙高7.28米,是唐山人民纪念地震中逝去亲人、凭吊逝者的地方。
“我家在矿区,地震时前后房屋都倒了。”刘明田回忆,当时有邻居朋友没了,后来就只能在这墙上看到他们的名字。
虽然仅负责安保巡逻,可刘明田能很熟练地介绍纪念墙的信息。他说,墙上这些名字有明确分组,有的按区位和家庭排列,有的按工作单位排列。无法查证姓名的老人用“某某之母、某某之父”代替,而那些没来得及取名字的婴儿就用“某某之子、某某之女”代替……
“有时遇到来这‘寻亲’的,我们会帮着一起找,找一次难受一次。这些名字背后,都是生离死别。”汗水和泪水一次次浸湿了刘明田的脸颊。
低沉的思念曲回响在庄严肃穆的地震纪念墙四周,有人在擦拭墙上亲人的名字,有人在双手合十独自祷告;有人带了亲人生前喜爱的物件儿,一边诉说着家里的喜事,一边又落下泪来。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陈凯说:“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现如今这里承载的更多是思念和情感的寄托。”
据陈凯介绍,多年来,这里共接待罹难者姓名查询百万余次,补刻罹难者姓名1900余人次。为确保每一名大地震罹难者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名字不被遗漏,他们在每年清明节和“7·28”前两周定期补刻。
距离地震纪念墙19.76米的一池清水中,还原着48年前此间发生的悲惨场景:一株震前的泡桐树默默伫立,躲过劫难的它,比谁都清楚这里发生的一切。一旁的两条铁轨,受地震震动而扭曲变形,如今躺在水中,伸向远方。抬头向西,几处断裂的老旧墙体、残柱孤零地伫立在骄阳下、暑热中......
“这是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时处于宏观震中,烈度为11度,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讲解员崔琦介绍道。
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崔琦,2009年到这里工作。“纪念墙上有我姥爷的名字。”崔琦说,虽然没有亲历那场灾难,但有关它的故事,从未间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地震博物馆展厅中,一幅长12米、高1.2米的签名条幅吸引了人们驻足。这是千余名海外华侨华人签名慰问唐山灾区民众的条幅。
上前细看,红布上面用空心字书写着“向灾区中国人民致慰致敬”11个大字。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这个条幅辗转世界多地,1000余名海外华侨华人签下名字表示支持和声援,几个月后被送到唐山。
据了解,当年签名慰问的侨胞在世的已经不多,有几位曾回唐山探望。崔琦还记得,“其中一位满头华发的华侨摸着自己的签名,激动不已,尤其在参观新唐山的发展成就后,心生感动”。
48年过去,这里早已不同于昨。今日,时间也似有停歇,记录着墙下人与墙上亲人的“对话”。此刻,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哀思有寄,数往知来。(完)
- 新漫评:为什么我的作业得了“C2022-03-17
- 日本强震列车脱轨、核电站响火灾2022-03-17
- 法国取消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展开2022-03-15
- 东西问丨朱诚如:“康乾盛世”时2022-03-15
- 东西问丨卢载宪:韩中建交步入“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