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的第13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7月17日在日经大厦(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举行。在中国的预选赛中脱颖而出的16人参加了决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丰富的内容与娴熟的日语获得了到场中日观众的高度评价,最终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崔玥盈(20岁)获得冠军。
本次大赛以命题演讲的方式进行。选手们在“有感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新的时代、新的交流”和“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两个题目中择一进行5分钟的演讲。这次大多数选手选择了“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讲演者们用娴熟的日语,讲述了人工智能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便利和奇迹,同时有很多讲演者也强调在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加强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性。
也有选手选择了在“有感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新的时代、新的交流”这一主题,有的讲述了自己在与日本大学生交流及来日本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文化的差异,抒发“文化没有优劣,只有丰富多彩”的切身体验,并强调草根交流的重要性,强调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汇小溪成洪流,使中日友好的信念深入人心,百川入海。选手们从容自信,语言生动幽默,用娴熟的日语结合自身体验充满感情地进行演讲,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审查委员由东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立石博高、日本语教育学会副会长小河原义朗、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国际中心所长砂川裕一、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徐一平、原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修刚、 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长唐亚明、东洋大学名誉教授梁春香、日本経済新闻社日経中文网发行人后藤卓彦担当。
本次大赛评委们从内容、表现力、发音和语法四个方面给选手的表现打分,最后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崔玥盈(20岁)获得冠军。
崔玥盈在讲演中,首先回顾了她今年一月参加的一次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遇到了一位在上世纪70年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际访华的一位老爷爷,感到那个时代的中日交流只能限制在一小部分人之中,但是他们开辟了二十一世纪中日两国人民进行广泛的交流的道路,而二十一世纪的中日民间交流,青少年是重点。现在,担负着国家未来的年轻人用自己的眼去看,自己去亲身感受,正在把原来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到的对方,通过自己的理解消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如果把如此的行动一点点积累起来,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中日关系,我也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投身于中日民间交流的事业中。
崔玥盈除在讲演比赛中荣获冠军以外,也在“会场特别奖”(讲演和答疑项目)中获奖。
北京外语大学王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喻敏政获得这次比赛的亚军;厦门大学的阮琳榕获得JFE特别奖、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邱子倩获得日本航空特别奖。
今年5~6月,在中国全境8个赛区进行了预选,有234所大学参加(去年为226所大学),如果包含预选前的各大学校内选拔,参加人数达1万7778人,为史上最多(去年1万1401人)。
每个赛区有2名选手脱颖而出,共16人来日参加决赛。
- 新漫评:为什么我的作业得了“C2022-03-17
- 日本强震列车脱轨、核电站响火灾2022-03-17
- 法国取消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展开2022-03-15
- 东西问丨朱诚如:“康乾盛世”时2022-03-15
- 东西问丨卢载宪:韩中建交步入“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