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验
重访景德镇
2012年11月15日 09:39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网

  ■ 冯学敏  文□摄影

  我最早听到“景德镇”这个词,源自一把茶壶。小时候喝水,不小心把壶打破了。那是把釉色很好,造型很美的茶壶。外公、外婆虽然没有责备我,却惋惜地说:“这可是景德镇的瓷哪!”

  打那以后,我就知道了“景德镇”有多珍贵。长大以后,有关景德镇的知识就象泉水般地潺潺沁入心田。我知道了“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英语中的CHINA既表示中国,也表示了瓷器,了解了景德镇,有2000多年制瓷的历史。“景德”,是宋代真宗皇帝的年号(1004年-1007年),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还有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瓷雕、薄如蝉翼、轻若绸纱的薄胎瓷……。这里所产的瓷器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1991年开始,我踏上了这块神密久仰的土地,拍摄《景德镇-瓷的故乡》专题,至今往返景德镇己有二十余次。今年夏天,我偕同样喜爱陶艺的妻子重访世界瓷都——景德镇。

  一、2000年土与火的艺术

  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又称“昌南镇”。位于江西东北部,山环水抱,森林茂密,盛产“高岭土”瓷土瓷石,堪称“水土宜陶”。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景德镇就开始制作陶器。东汉时期开始制瓷,距今2000年历史。唐代,景德镇的“陶窑”、“霍窖”献于朝廷,有“假玉器”之誉。宋代,宋室南迁,北方名窑衰落,近十万能工巧匠汇集到景德镇,成为“业瓷都会”。因烧制的影青瓷、莹缜光润,青中有白,白中闪青,别具一格,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备受皇家喜爱,“昌南镇”遂更名为“景德镇”,以致“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元代是景德镇陶瓷艺术进一步发展阶段,创烧了著名的青花、釉里红、卵白釉、颜色釉瓷。1278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督造皇家用瓷,使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中心。明代则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南北良工之精华,创烧斗彩、五彩等。清代御窑厂的设立,带动了民窑的繁荣,绘瓷家们创造了画面粗旷、色调强烈的“康熙五彩”和线条圆润、色调柔和的“粉彩”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把古代中国制瓷业推上巅峰,民窑生产如火如荼,“官民竞市”一片繁荣景象。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随著帝王时代的结束和现代制瓷技术的引进,景德镇制瓷业在动荡与变革中发展,“珠山八友”的瓷艺作品展示出新的绘瓷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期,涌现了一大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刘远长、等国家级大师。他们在继承传统陶瓷艺术的技艺精华中大胆创新,注入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表现技法,使陶瓷艺术创造取得新的突破和可喜成就。

  二、“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

  矗立如林的烟囱和不绝的烟雾,曾经使瓷都焕发勃勃的生机,被赞美为“朝天怒放的黑牡丹”如今巳逐渐地消失。每当我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时,总被那些不受现代人欢迎的烟囱群和浓浓的窑烟所震憾,所动容。

  曾经拍摄过的保持著历史的制瓷风貌和多种工艺的“古窑”的烧制,始于1736年终于1995年。如今从2009年开始复烧,一年仅烧2次。传统制瓷工艺有七十二道工序。手工做坯使我惊奇:老瓷工张开双腿,手握搅车棍,用力搅动身下那沉重的辘轳车,借其惯力以巧妙的手法,把一团团泥巴拉捏成一双双碗、盘、瓶、杯。周而复始。一双布满青筋的手,一块薄薄的黑铁皮,一台旋转的辘轳车,一块晒干的瓷坯可以创造出了驰名世界的景德镇瓷。

  瓷土变成瓷品,最关键是烧窑。对烧窑技术全面通晓,指挥全窑烧炼的老师付叫“把桩”。具有经验,掌握窑位、火候、满窑、开窑等全面知识,甚至向火里吐口痰就知道温度高低的“把桩”可称为“人间国宝”。由于身临高温的缘故,老窑工们都喜欢喝茶,且喝浓茶,茶杯里厚厚的茶垢从不擦去。我曾经在1991年5月的一次24小时拍摄烧窑过程,当时77岁的老窑工冯宽生,他的茶杯连徒弟也不让喝,午夜加完柴,却破例给我喝了,这份厚爱至今不忘。当我第四次去景德镇古窑瓷厂时,这位年高77岁的老把桩居然作古了。惊愕之余,深感人生年华不永。景德镇瓷的辉煌,不就是来自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吗!之后,我在各种景德镇作品展览时,都展出他的工作照,以缅怀这位尊敬的长者。

  现在唯一用松柴烧窑的“古窖”巳成为景德镇陶瓷博览区;烧仿古、颜色釉的建国瓷厂已按照“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产业共存”的理念,仿造北京的798,变为陶瓷文化创意园区,集约国内外名家、新生代艺术家及文化机构300余户,成为芸芸众生攻玉之所。

  当代景德镇陶瓷艺坛上,主流力量巳逐渐从古代师徒相传的工匠艺人转为受过大中专艺术教育的陶艺精英。

  景德镇约有70万人口从事陶瓷业。目前大型国营企业的陶瓷生产规模己转为以个人工作室为主的形式,以前在国营工厂工作的陶工们现在转到个人的工作室里工作。甚至还有几十个欧洲人在景德镇常住,学习传统的制陶工艺。

  过去繁华闻名的露天陶瓷自由市埸巳被现代的陶瓷城取代,上百家陶瓷店、陶艺家专门店都集中在大楼或大型陶瓷市场里。

  景德镇的艺术陶瓷的繁荣,带动了景德镇的竞争和发展,提高了艺术的价值,振兴了陶瓷文化。也使陶艺工作者成为富有的文化人。

  三、重逢工艺美术大师

  得知我敬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雕塑瓷厂的厂长刘远长老师的工作室就在乐天原创陶社所在的雕塑瓷厂区内,我便立马去拜访阔别七年的老朋友。

  1991年我第一次采访时,当初还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刘远长,正在制作,尽管他是雕塑瓷厂的厂长,却从末忘记自己是个艺术家,脚踏实地耕耘,绐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刘远长老师几十年来运用其扎实的中国画基础,继承传统的陶瓷工艺精华,借签现代流派风格和手法,创作出上万件雕塑艺术作品,他所创作的瓷雕,无论是古代美女、佛像,还是历史人物、动物,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更富有美感。他的作品,不但神态逼真、且能刻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文成公主》、《哈哈罗汉》、《水浒108将》这些历史人物及佛像瓷雕,手法精巧,形象传神,别具特色,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陶冶。尤以其代表作《飞天-天女散花》而饮誉世界高度赞赏。仙女舒展广袖,滕云驾雾,笑盈盈地将花蓝中的吉祥之花散向人间……大自然赋予的极其平常、更有生命的瓷土,在刘远长手里,居然变得惟妙惟肖、神采飘逸的仙女。这一作品每次在海外展出时都被售完。

  退休后的刘远长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利用陶瓷的材质,以更多的手法来表现和追求主观意境,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瓷雕这一瑰宝更加辉煌夺目。

  在参观了刘老师的新作品展示室后,刘老师送我们夫妇一件自己的作品,当得知我妻子生肖后,又加送一件珍贵的生肖雕塑瓷作品,陪同的朋友要代为付款,硬是被年近七十高龄的刘老师一口拒绝,并说道:“人生还有几个七年!”我们夫妇感动不已……。

  这次与同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中年陶艺家邱含和陈敏再逢是件愉快的事。

  13岁开始学艺的邱含不仅以雪景山水闻名遐尔,然而他又钟情传统的民间青花。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使他的民间青花艺术浑厚,潇潇遒劲,有著浓郁的传统神韵和民族特色。他的代表作《古松》青花瓶,则是民间青花与文人画珠联壁合的佳作。其用笔随意、大有民间青花之遗风,但构图于朴拙中,透出的匠心却只有文人画才能达到的意境。那几乎只有粗干的古松与小石连在一起,松亦石,石亦松;天空几只小鸟的轻盈盈衬托得松石千古不移,苍劲沉重。在日本的《中国近代美术馆》里收藏著邱含的代表作青花《叶》的陶瓷珍品,作品以其落落大方信手挥就的熟练手法,淋漓错落的笔墨将气蕴生动的藤蔓枝叶跳动在造型优美的瓷瓶上,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视觉享受和艺术感受,赢得日本陶艺家的盛赞。

  三十余年来的求索,邱含的陶艺作品已自成一体。以渔村、农舍、花草为题材的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多次,并多次在世界各国展览、表演。如今他和夫人黄子娟会同志同道合的现任江西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的陈敏先生,1993年先后创立了具有独特民间青花风格的“玉风窑”和新平瓷业公司,在民间青花的沃土上,以全新的审美观念,创作出既有景德镇艺术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期待他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景德镇燃烧了2000年的土与火的艺术,从发展到昌盛,从延续到顽强地挺立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之林,无不昭示了景德镇人的智慧、艺术想象力及坚韧不拔的毅力。景德镇当年的工匠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为景德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景德镇的将来会更有包容性,包容全国,包容世界。我感叹景德镇的历史和传统,更期待它的未来。衷心遥祝景德镇瓷器不仅自豪于无与伦比的昨天,创造于改革开放的今天,更辉煌于万年不灭的明天……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