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东大并非高不可攀(下)
2014年11月20日 15:24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一开始杜洪林觉得东大是个遥远的存在,就像高考时的清华、北大。然而随着来日时间增长,接触到了一些已经入学东大的前辈们,发现他们并不全是国内牛校毕业,通过自身努力考入东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考学之路。渐渐地杜洪林感到自己也得去挑战一番,“别人可以,没道理我不行”的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最终杜洪林把目标定在东大了,而且非东大不可,他报考了东大的两个研究科——情报理工学科和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两个专业的考试时间是818日和19日紧挨着的两天,备考颇有难度。情报理工专业的难度比起新领域更高,但笔试合格分数自然也要低了不少。关键在于所报考的专攻考试科目有所重叠,可以一并复习不至于分散精力。

8月底杜洪林又参加了两个专业的面试,他坦言:理工科的笔试比面试更重要,笔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合格。

他认为理工科专业的面试都比较简单,教授的提问也都比较常规,无非就是为什么来日本、为何选择这一专业和这一指导教授,以及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现在对研究是否有新的理解。准备好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基本足够了。杜洪林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了对专业的热忱,并表示本科毕业论文与现在希望从事的研究相关,看了大学的网站上公布的研究内容,非常感兴趣。看起来教授对于他的表现颇为满意。

“面试时就能感觉到自己是否合格了。”杜洪林最终考取了东京大学大学院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他在国内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进入大学院将进行包括人机交互等内容的触觉研究,这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

 

把目标定高

对于将来,杜洪林说希望毕业之后在日本工作数年,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回国,若是受日本公司外派到中国工作,那自然是很理想的生活状态。

杜洪林虽是理科生,对文科也很感兴趣。他说接触传统文化比较多,来日本时背包里带了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他很欣赏日本对汉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但更热爱自己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为之深深折服,并深信国内对传统文化进行正本清源的时刻终会到来,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仁人志士当上下而求索”。

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杜洪林正上高中,家乡是地震重灾区,当时震感强烈,感觉房屋摇摆30度以上,已经站不稳了。那时的恐怖刻骨铭心,他不禁感慨到:“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自己才十几岁,难道就这样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人跨越灾难之后往往带来内心的坚强和独立思考,杜洪林也是如此。这也许也是他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契机之一。

杜洪林对日本和日本人的观察是多视角的,他觉得日本人很有礼貌,但这是用外在来束缚内在。人性本恶当以礼束情,显然颇受荀子思想影响,但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导致日本人过于重视形式了。所以在交流时时常让人感受得到微笑,但感受不到热诚。与人交往中,日本人总是“一视同仁”,让对方感受不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区别。而中国人不同,心里想什么就表达出来,人与人很快就能熟悉起来谈起心里话。

为了更多地了解日本,杜洪林有个不大不小的冒险计划——骑自行车环游日本,他说:“开始想得有点简单,其实骑行要准备很多东西,而日本的海岸线又很狭长,我打算先把计划分割一下,而且还得先用短途骑行练练手。比如先骑车东京湾绕一圈,然后到富士山……”这就是理科生的浪漫情怀吧。

对于还在考学路上奋斗的后辈留学生,杜洪林寄语如下:“首先要相信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当然也不能老是抬头看天,而不低头看地,那要摔跟头的。要把目标定高点,就算没达到最高的目标,结果也不会差到哪去。努力是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要知道,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谈不上拼天赋。”             (名校志向塾供稿)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