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记录北京胡同景象
——访旅日华人摄影家井冈今日子
■ 中文导报记者 杜海玲
9月11日到24日,新宿尼康沙龙展出旅日华人摄影家井冈今日子的作品展——安居乐业,北京胡同的生活。她的大幅作品展示北京胡同悠远绵长的家居生活,为日本观众展示了另一个平常亲切的“中国”。
井冈今日子成为摄影家,其实是有缘由的,她的父母都是摄影家,从小就处于亲近摄影的环境中。早在中国大多数人是去照相馆拍百日照片留念的年代,她出生第3天起就有照片了。身为摄影记者的父亲,经常将胶卷所剩的边角拿来给女儿拍照。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很自然就将摄影作为了兴趣。
来日本后,有一阵子找不到方向的井冈今日子,意识到自己能做的依然是摄影。一开始,她也经历了很多纠结徘徊,因为中日文化之不同,审美意识也不同,她按照中国方式拍得照片,在日本被认为是太形式化。而按照日本方式随感而拍,又被中国同行称看不懂。先辈告诉她,得拍出自己的风格来,让日本和中国都接受都理解的风格。
这样一种载体,被井冈今日子找到了。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她,以北京的胡同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作品。她主要以黑白色调,通过对胡同中各种景物的细致记录,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北京的历史沧桑与社会发展,展示了北京人传统生活中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其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技艺,感染了日本观众。
井冈今日子告诉记者,现代北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胡同被推土机推掉,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许多居民搬进新建的楼房,曲折的区区胡同、封闭的小小四合院,当然不能承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文化急剧更新的强大冲击。今天的胡同,像一件逐渐被废弃的旧有生活器具,在外来游客心目中,似乎已黯然失色。但对在北京长大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北京的胡同真说不清北京还有什么。在胡同中生活过的和没在胡同中生活过的北京人对胡同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在北京人的字典里胡同已不仅仅是街巷的别称,而已成为北京特有的文化象征之一。她每年回北京拍摄胡同,都有一种与时间赛跑的感觉,尤其是即将举办奥运时,北京为市容,拆掉很多旧胡同。于是她每日骑自行车,背著25公斤重的相机,捕捉胡同里老北京百姓的生活场景。
在迅速的城市开发建设中这种北京典型的文化象征正在逐渐消失。尤其是那些发生在胡同中的故事,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为了留下这些记忆,宣传故乡文化,井冈女士从2000年开始用了10年时间多次回国,游走于北京胡同中,纪录了那些发生在胡同中的最普通最平常的景象。一个从小就生活在胡同中的纪录者用满怀深情的视角来表现北京胡同这一特有的文化象征。灰色砖瓦、悠然自得的猫、老人、玩耍的孩子……胡同的景象在井冈女士的镜头下显得安静、祥和而富有生活气息。正如这次展览所起的名字——安居乐业。
日本摄影家西宫正明这样评论这次展览作品:是用大画幅照相机拍摄的作品,可以称之为具有大家风范的倾心之作。在当今随著数字化的到来,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媒体商业化的摄影界里,而她作为摄影家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 新漫评:为什么我的作业得了“C2022-03-17
- 日本强震列车脱轨、核电站响火灾2022-03-17
- 法国取消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展开2022-03-15
- 东西问丨朱诚如:“康乾盛世”时2022-03-15
- 东西问丨卢载宪:韩中建交步入“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