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人新闻
此地可留可不留
2017年11月27日 18:46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悼学长兰明

 刘晓峰

 刚从社科院参加一位博士后出站的报告会,回到家中意外看到案上摆着一本《兰明诗文集》。开卷伊始,就有许多回忆涌上心头。岁月匆匆。再过三天,到2017年10月28日,兰明学长离开我们这个世界就满两年了。

知道兰明学长去世的消息很晚,记得听到这消息那一天,曾经有半日无语。马齿渐长,身边的同学与前辈每年都有离开的,但兰明去世却让我深感悲痛。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培养出的最优秀的一颗学术星辰,在遥远的扶桑猝然凋落,让我再次体认到无常的可怕与无情。我一下想起她亮亮的大眼睛。胸怀那么多学术的梦想与愿望而中道崩殂,令人感觉到无尽的遗憾。

 

我第一次见到兰明是1979年。那时她是中文系副主任冯克正口中有名的才女,我年级低,岁数也小,所以只是以高山仰止的心情从远处瞩望她个子小小梳着短发的身影。1982年她考上社科院的研究生,更增添了她学霸的威风。那时兰明、张石、林岚,是东北师大日本文学足称标杆式的人物。1991年我留学日本,耳边再次听到她活跃的消息。20世纪末,我和几位好友发起创办中日双语文学杂志《蓝·BLUE》。在我们的刊物上兰明学长连续多期介绍韩国诗人。她这一系列翻译和研究文章,直到今天依旧是中文知识领域最具体系最深入也最有规模的。《蓝·BLUE》以打通东亚文脉为鹄的,因为有她关于韩国诗歌的介绍而增添了一份难得的深度和色彩,这是我从内心要感谢学长的。也是通过这本杂志的缘分,我才了解她不仅于日本诗歌领域有深入研究,而且已经对于当代韩国诗歌也涉猎极深。我见到学长的最后一面,是那一年她来到我工作的清华大学做学术演讲和交流。我清楚地记得她在蓝旗营醒客咖啡聊起韩国文学时的风采。那时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踏实、用功、拥有真正的学术热情。

 

翻开这本《兰明诗文集》,意外地了解到兰明学长居然还是一位女诗人。我有些武断地猜想,兰明学长对诗歌的热爱,应当与她在长春的学习生活有关。七十年代末的长春,在整个中国都是最有诗歌精神的城市。社会上有以邵春光、孙文涛为代表的聚集于《眼睛》周边的诗歌群落,吉林大学有以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为代表的聚集于《赤子心》周边的诗歌群落。而东北师大也有郑道远、徐国静等为代表的为数众多的诗歌创作群体。我想尽管那时兰明学长不以诗显,但一定也曾经在日记本上一行行记下自己青春岁月的诗行。然而当我认真阅读兰明学长的诗篇,想在里面寻找八十年代诗歌的痕迹,最后却发现这些诗篇居然结象空灵巧妙,谋篇短小精粹,思想深邃而富于悟性。这样的文学特质,和日本的俳句、和歌大有相通之处,也和韩国诗人李箱的美学风格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蝉蜕于八十年代,这些以整个东亚诗歌传统为背景的作品,在当代汉语诗坛上可谓别具风格。我相信对于将来研究东亚文学创作的学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创造性文本。

 在这深夜里,回顾兰明学长的学问和创作,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份自我超越。三十八年前我们熟悉的研究日本文学的兰明学长,超越纯粹研究日本文学的藩篱,通过对韩国文学的研究而真正站到了东亚文学研究的制高点上。三十八年前涵蕴八十年代诗风的兰明学长,更在译介日本文学与韩国文学的基础上,在创作上创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最后整理出版这本文集的,是她少年起相恋相亲四十五年的丈夫仁华。我们有幸读到这些作品都仰赖于他深沉的爱和努力。停笔之前,我反复吟咏她写于1998年的一首诗的最后一节:

天可共远

雀不同孤

此地可留

可不留

我不知道这首诗写作的背景,但这首诗唤起了我当年的回忆。因为那时很多留学生都面临去留的选择。学问到了兰明学长的境界,如果那时选择归程,到今天她一定已经有了一大群可以秉承师业的及门弟子。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不知今后能以整个东亚文学为背景,在创作与研究两个方面都走到这样高度的学者,什么时候还会出现呢?

 呜呼!大贤已逝,其业犹存。奚我后兮,惜哉斯人。

 

                                              2017年10月25日于学清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