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人新闻
中国的古典美术使他第二次“开眼”
2014年05月24日 15:12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
/
/
/

作者:李永亮

日本书法界的巨星

1992213日,日本书法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

青山杉雨——这位跨越昭和与平成时代的书法大家,给后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关于他是如何探究古典,登上书法之顶峰的,关于他是如何实现“一作一面貌”,创造出众多表情迴异的作品的,关于他是如何植树育林,培养书法新人的,关于他又是如何尽心致力于中国书法的启蒙和普及,开拓现代书法之路的,日本的媒体在过去和现在都有过详尽的专题报道和介绍。只要打开互联网,输入青山杉雨的名字,顷刻间就会有大约215000条相关青山先生的信息,向你扑面而来。

“但是,有关家父的收藏,却很少有人去追忆。”在青山家的客厅里,坐在茶几一侧的青山庆示淡淡地说。庆示是青山杉雨的长子,毕业于名门东京大学,现任日本近代书道研究所的所长。围绕青山杉雨收藏的话题,庆示为我请来了父亲的至交亲友西岛慎一先生,西岛先生原是日本权威书画杂志“二玄社”的主编,曾经参与了青山杉雨的全部社会活动,由他们二人共同畅谈青山家的收藏,恐怕不是挂一漏万,也是可以面面俱到了。

翻开青山杉雨的年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收藏,在青山杉雨的成长,成熟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可低估的分量,换言之,收藏伴随着青山杉雨的成长和成熟。在书法园地里辛勤耕耘的青山杉雨,正是从中国的名人书画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借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的名人书画,特别是董其昌的字画,使他的人生第二次睁开了眼睛。

青山杉雨和吴昌硕是有缘分的

在庆示的童年记忆里,有一件事情是难以忘怀的。那是19585月的一天,他的父亲作为日本书道访中团的成员之一,登上了飞往中国的日本航空。第二天,准备做午餐的母亲,欲去附近的超市购买大米,却发现家里已经是分文不剩。原来青山先生为了去向往已久的中国,为了寻觅梦寐以求的名人字画,他把家里的所有的钱都带走了。

青山杉雨后来在文章里回忆,此次访中,历时五周,他们参观了中国各地的书法名胜和古迹,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与当地的书法家亲切交流。当然,这次中国之行,他们也购置了不少的名人字画。当时吴昌硕的作品还比较容易得手,同行的日本书法家们一般都热衷于大尺寸的条幅,而青山杉雨则倾心于信札,书简一类的小品,在北京没有觅得的东西,却在上海不期而遇。因为语言不通,他和店员的交涉,只能在纸片上书写笔谈,年轻的店员很快理解了这位来自东瀛的书法家的心愿,从库房里和盘端出了吴昌硕的扇面,诗稿和书简,石鼓文临帖。看着眼前的这些珍贵的名人字画,青山杉雨觉得真是喜从天降,高兴的不能自已。

青山杉雨和吴昌硕是有缘分的,因为青山的老师西川宁先生曾经是吴昌硕在日本的唯一弟子,由老师的指导,青山杉雨在三十岁的时候,便开始接触吴昌硕的作品。吴昌硕金石书法的力量,让青山对吴昌硕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在青山家的藏品中,吴昌硕的作品占据了很大的地位,藏品的目录清单里显示,青山为收集吴昌硕的作品倾注了相当的心血,他一生收藏吴昌硕的作品是:画轴46件,绘画长卷2件,册页1件,扇面9件,书法立轴13件,书法扇面5件,书简5册,明信片1册,诗稿2部,“沈氏研林”里所记载砚台7方。

因为有了丰富的收藏,青山先生对中国书画的研究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亲自创办和担任主编的“书道坐标”,在日本书法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内容除了对中国古典艺术和日本古典艺术等进行介绍研究之外,曾多次出版专辑,对吴昌硕超凡的艺术造诣作了详尽的研究和介绍。青山在编辑说明文里饱含深情地说,吴昌硕是清朝文墨界诞生的最后的巨星,他于诗,书,画,篆等显示出来的天分是令人吃惊的。吴昌硕与日本文人交往很多,是近代中国文人中最亲近的一人。

正是由于青山先生的重力推荐和介绍,吴昌硕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受到了日本书法界的欢迎和关注,他的以篆书为中心,并以石鼓文为基调的书体,获得了众多的书法好友的接受和认可。以至于他的那些并不讨巧的绘画落款,和日常记述的诗稿信札,也逐渐让越来越多的日本文人所喜爱。

他追求的是中国古代书法的神韵

源于这样的构想,青山先生很快出版了他的专著“吴昌硕的绘画和落款”,他在前言里这样写道,吴昌硕的落款处显示出来的画面处理,可以看到非常现代化的感觉,令人惊讶的是,其画的落款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书法作品。如此大胆,如此独特的评述,恐怕九泉之下的吴老也会感到意外的。

之后,青山杉雨又把目光放到那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吴昌硕的小品上,认为他的书法是富有乡土气息的实用书法,金石家特有的厚重感和轻快感,让人感到亲近,感到自如。不过,青山先生如此推重吴昌硕的行草,而在他自身的作品中却没有吴昌硕的痕迹。这是因为青山先生更注重的是吴昌硕的书简,诗稿中那线条的内在含义,追求的是古代书法的神韵。

“常熟城内翁府前沈石友先生台鉴”的明信片册,和另外一部致友人的书简册,是研究吴昌硕的重要小型作品,这也是青山杉雨最早的收藏。据他自己回想,这二个作品,大约是在1956年的夏天,在东京上野车站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偶然发现而购得的。此册是由吴昌硕向沈石友所寄的30张明信片而得以组成。从邮戳上看,可推定为民国元年至沈石友逝世的民国6年(19121917),是吴昌硕68岁至74岁之间的笔迹。紫檀缎子的装帧,外面是王震得题字“缸翁墨剩”,套入日本式桐木盒内。另一册是致友人书简,吴昌硕给沈石友的60封信和给凌霞的16封信所汇成,装帧与明信片册同样,也有王震题字。这二件作品都是一位名叫“吉川”的银行家的旧藏。明信片中有王个移丁丑端阳后十日的“跋文”一则,从中可知日本银行家吉川在当时曾经和王个移,王震有过交往。

1963年深秋,中国书法代表团一行五人访问了红叶掩映下的东京。顾廷龙,潘天寿,王个移等先生都与吴昌硕有着极深的缘分,他们专访了青山杉雨的家。王个移看到青山收藏的吴昌硕的诗稿里,有自己的名字,不禁感概万分;再看到明信片上的“跋文”,更是激动不已,当年和先生在一起的峥嵘岁月历历在目。这正是象征翰墨源深的动人情景,青山杉雨也被深深地感染了,他说,以藏品会友,其乐无穷呵。

访问中国的“江南行”计划

第二年的初春,青山杉雨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这次访中的目的地是常熟。他要从那些记载着深厚友情的书信藏品里,重新感受这片吴昌硕,沈石友曾经交往了三十年的故土。青山后来在出版的“江南行”里这样写道:到常熟时已是三月,但仍感到阵阵寒意,过去的翁府前,如今已经改名为师范路,小路的尽头便是沈石友的故居。沈的故居比想象中要来的简朴,但仍能处处感受的文人的气息。在蒙蒙的细雨中环顾,联想到这座江南名宅,曾是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经常的光顾之处,不禁浮想联翩。

为实施中国的“江南行”计划,青山和他的书道朋友以后又多次拜访了稻米飘香的常熟,又多次登上了美丽多姿的虞山。值得一提的是,青山有一回在由常熟去江西九江的旅途中,意外地买到一部顾汾的山水册页。顾汾不仅也是青山喜欢的中国画家之一,更为有意思的是,册页里画的内容竟然是常熟的自然景色,款为“乙末长夏客虞山之作”,这大约是顾汾逝世前二年在常熟的作品。画册中最后一页,画的是吴昌硕经常在书信里提及的“剑门”。朋友们说,这是青山先生对吴翁和沈老的追慕之情,唤来了这部作品。有了这部作品,青山在东京也可以经常重温常熟的诗情画意。

十年动乱一度中断了书法家们的这个行程,取而代之他们又去了不少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东南亚地区,香港和台湾。

人生的第二次“开眼”

1975年,这是青山杉雨人生旅途上最为重要的时刻。时值冬季,青山杉雨来到了台湾故宫博物院。在这里,青山第一次看到董其昌的作品、他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在董其昌的作品前,他久久地瞻仰,双脚不能挪动。拙中带秀,体现文人平淡天真个性的董其昌,在笔法的运用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是那样的疏朗匀称,尽得其妙。在董其昌的书法世界里,青山感受到了内容和形式的一种超乎寻常的“美”,这种“美”正是自己多少年来孜孜追求的理想,他在朦胧中看到书法革新的一道曙光。在青山的请求下,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又从仓库里拿来董其昌的其他作品。整整的一天,他在董其昌的书画作品里流连忘返;漫漫的人生,他在63岁的时候,第二次睁开了他那智慧的双眼。

青山决定收集董其昌的作品,不计代价,他多么希望能够和这位明代的艺坛领袖朝夕相处,悉心请教。在台湾停留的最后一天,青山马不停蹄,走遍了台北的大街小巷,光顾了大大小小的古董店和文物机构。结果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觅到二幅董其昌的真迹,外加一幅文征明的千字文。于是,青山先生踌躇满志地回到了日本。

以后在东京的日子里,他又购得二幅董其昌的作品。一幅是“行书七言绝句轴”,据青山的好友西岛慎一先生说,这是居住在东京板桥区的台湾收藏家的旧藏,八十年代初,台湾收藏家因为生活原因,把它卖给了银座的古董商。青山得到消息后,星夜赶去。另一幅是董其昌写于万历三十年的“行书吾松小赤壁卷”的手卷,这是由朋友介绍,从一旅日华人手中购得。

 

永远地传递二国文人的深情和厚谊

可以说,青山杉雨的书法生涯,和中国的名人书画形影不离,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立足于清代金石文,能动地驱使篆隶为主体的各种书体,青山杉雨终于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种崭新的书法风格。1992年,日本政府向青山杉雨授予最高级别的文化勋章,以奖励他为书法艺术所作的卓越贡献。

去年8月,为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青山杉雨诞辰100周年,东京博物馆举办了“青山杉雨的书法和眼睛”的展览会。展览会分为二部,一部是青山先生的众多的表情迴异的作品展;二部是青山先生毕生收藏的二百余件中国名人字画和文房四宝精品展。作品展和藏品展同聚一堂,这种形式我们可能还不怎么习惯,但是,收藏,研究和创造这三者,在青山杉雨的身上却达到了如此完美的统一和融合。

今年4月,“青山杉雨的书法和眼睛”的展览会以同样的规模,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届时,有500余名日本书法家组成的访中团前来参加开幕式,以书会友,翰墨传情,这是何等蔚为壮观的景象呵。我不知道青山先生一共来过中国有多少次,但我相信他这次来中国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青山杉雨都将用他手中的笔,永远地书写中日文化交流的长卷;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青山杉雨都将用家里的藏品,永远地传递二国文人的深情和厚谊。

(作者原系上海戏剧学院教师,1988年赴日攻读硕士学位,之后留日从事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事业,现任公益法人日本亚洲文化艺术协会理事长,同时兼任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日本分会负责人。)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