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新闻
经济观察:金融创新能为“一带一路”带来什么?
2017年05月18日 09:14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其支持。随着金融创新形式不断出现,它能为这一倡议带来什么?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经贸交往日益紧密,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未来各方不仅需要在国际货币支付与清算、货币互换、金融监管合作等传统金融领域继续加强沟通,实现金融技术、体系等创新更不可少。

  科技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其与金融结合衍生出多种不同形式,“金融科技”(fintech)就是其中之一。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商业模式,其有望重塑传统金融业的客户行为和服务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亦撰文指出,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带动下,各国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以互联网/电信支付、手机银行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加强经验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多渠道、广覆盖的金融服务。

  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迅速。投资机构发布的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报告显示,中国已处于该领域领先地位,在全球前五强公司中占据四席。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科技出海模式正逐渐成型。

  例如,蚂蚁金服通过输出安全风控、数据分析等移动支付基础技术,先后与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的合作伙伴展开战略合作,在当地复制支付宝模式;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则推出了以信用评级信息为媒介的“一带一路”实体经济公共投融资服务平台——丝路互金网。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发展中国家中约20亿人无银行账户,有贷款需求者中仅21%能够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这些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度重叠。在此背景下,提高资金流通和获得便利程度、降低融资成本,便成为衡量金融创新是否有效的关键。

  在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看来,中国领先世界的移动支付技术将为金融欠发达国家提供“弯道超车”机会。他指出,在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复制推广这一经验,有望使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进入基于网络的移动支付时代。

  “金融创新的方向之一,是建立满足大众公开高效投融资需求的信用风险管控体系。”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以丝路互金网为例,该平台搭建了以数字化评级为支撑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并实现债权资产全程在线信用管理,力图解决融资过程中常见的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从而更有效促进资金融通。

  不过,金融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王禾认为,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实现进一步创新还应从政策和机制入手,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创造鼓励投资的政策环境,消除投资壁垒。他建议,各方应利用多边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让资本市场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财政部与26个国家财政部门就“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达成共识,并与6家多边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可以预见,相关举措将为下一步资金融通搭建有效的政策和机制平台。(完)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