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报
社会文化功劳奖:张佶导入个性化汉语教学
2012年11月09日 16:32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

  ■ 本报记者孙辉

  大多数学汉语的日本人会认为:汉语是非常难学的语言。张佶的思考在于:中日交流有上千年的历史,且都使用汉字,按常理,日本人学汉语应该能够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入门的技巧也应该容易找到。可如今,汉语依然被大多数日本人认定是“最难学”的语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长城咨询公司董事长、长城学院院长张佶经过数年的思考、实践,总结出一套面向日本人的汉语教学方法并编写了配套教材,受到了学习者的好评。为了表彰张佶多年来致力构架中日间文化及商业桥梁事业,10月23日,日本文化振兴会把今年度的社会文化功劳奖(注)授予张佶。

  张佶是社团法人日本中华总商会的会员,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中日商务咨询行业和IT行业里早已做得风生水起。那为何又投身中文教育事业?

  张佶说:“其实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多年来想实现的一个心愿。学语言有相通之处,我想通过自己学习日语经历和对中日文化的理解来教授日本人学习中文。”

  1970年,17岁的张佶正赶上文革高潮,学校停课,只好到首都钢铁厂工作。当时,劳动环境非常危险,一名工友在工作一年后因事故死亡,张佶在第二年因煤气中毒晕倒在工作岗位,死里逃生的经历让张佶萌生了改变命运的念头。

  如何才能离开工厂呢?那一年适逢中日恢复邦交,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张佶的伯伯看到新闻后说:“田中先生以前去过东北,我还和他一起劳动过。”后来张佶才知道,田中在战争年代的确曾在东北黑龙江省富锦县劳动,那里就是张佶的故乡。以这个事件为契机,张佶开始学习日语。

  因需要引进新技术,工厂里也开了日语学习班。原本只对技术干部,不面向一般工人,但张佶还是跟著“蹭课”,虽然是旁听生,但张佶在班里是最努力的人。有一天,日语老师问:“最近手头翻译工作太多,忙不过来,谁能帮我一下呢?”张佶非常想试试看,但又觉得自己的能力还达不到,回去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无论学习多久,如果不用就是白学。要是想做,就大胆试试。”在帮老师翻译过资料以后,张佶突然觉得自己的日语比别人高出一截,这增加了他的学习信心。

  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张佶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招生20人,2000人报考,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张佶以优异成绩被顺利录取。大学毕业后,张佶被分配到北京市经委工作。1987年4月来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即开始著手创业。

  如今张佶来日本留学、创业已有25个年头,他遇到过很多学习汉语的日本人,但能把汉语学好的人却不多。为什么日本人认为汉语是非常难学的语言?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结合日本人学汉语的特点,张佶总结出一套“汉字中国语”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汉字是学中文的一大难关,如何让学习者在短时间里学会汉字,并可运用自如,是许多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张佶认为,日本人学汉字其实有捷径可循。拿中日两国语汉字作比较,中国小学生学习2531个汉字,日本常用汉字有2100多个,中日同形字有1730个,中文部首简略字370个,字体简略+独有字580个。而汉字意思大体相通,日本人学汉字只需学习中文简略字的规律,再记忆一些独有字,就可基本掌握中文汉字。

  张佶认为,教授日本人汉语,可以从中日文化比较入手,从汉字入手。纵观世界,除中国外,使用汉字最广泛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人对中国古典造诣非常高,可以说日语是和汉语非常接近的语言。但是说起学中文,多数日本人都觉得非常难。中国和日本,不仅仅在语言方面,在思想、文化上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那么,从讲中日文化差异的同时,再讲汉语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就汉字发音教学,张佶认为,用拼音拼读汉字,是为了中国小学生识字方便,但从外国人学汉语的实际情况上看,汉语拼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汉语中存在著大量的同音字、同音词,虽然有四声音调的变化,但这些对于日本人来说难以区分,离汉语作为是一种表意语言的本质越来越远,发音也很难纠正。因此让日本人初学汉字发音不能强调拼读,应当从学习之初就“一字一音”。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2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