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
战后中日关系变迁与钓鱼岛
2012年11月09日 17:10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 冯昭奎

  编者按:11月3日,日华人教授会议在东京大学举办了题为“中国的中日关系研究——中日学者对话”的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协会副会长冯昭奎作了题为《中国对日关系的变迁》的基调演讲,以下是演讲摘要。

  中日关系:两千年和五十年

  周总理在1954、55年会见日本客人时说:“中日间几千年有过良好关系的历史,只是从甲午战争后,日本军国主义欺负了中国,这只有60年。”这意味著中日关系有“两个历史”,一是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中强日弱),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到1945年五十年的日本侵华史(日强中弱)。

  1945年日本战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日本独立,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从此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这意味著中日“一强一弱”关系终成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

  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曾说:“我们两个民族现在是平等了,是两个伟大的民族。”毛泽东说日本人和中国人都是“伟大的民族”,体现了他运用“阶级论”和“区别论”(将日本人民与少数军国主义势力区分开来)来认识日本。这种认识导致他在50年代末支持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安保的斗争,在1972年放弃对日战争赔偿(不给贫困的日本人民添负担,其实当时日本人民已经比中国人民富裕得多)。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大力恢复国民经济,但在50年代末以来发生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后又陷入了文革十年动乱。与之对照,战后日本依靠美国军事保护,集中全力发展经济,以其出色的消化力,积极引进美欧的先进技术文明,以号称为“一亿总中流”的相对平等的国家姿态,于1968年成为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不仅造就了经济增长奇迹,也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层,造就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奇迹。

  战后中日GDP发生逆转

  1950年中国GDP(国际元)相当于日本的1.46倍,到了1973年,日本GDP反超中国,相当于中国的1.7倍,人均GDP则相当于中国的13.6倍(安格斯麦迪森:《社会经济千年统计》 )。1973年以后,日本又成为西方国家中比较成功地克服了两次石油危机的国家,成为发源于西方的工业化的最大成功者。

  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的“奇迹”是影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因素。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官员和学者赴日考察的观感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也有少数争议)。尤其是1978年邓小平访日,提出“为学习日本经验而来”;“向勤劳、勇敢、智能的日本人民学习、致敬”;“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引进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日本是中国的老师”。

  正当日本达到了战后发展顶峰期时,中国在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使战后中日“走强比赛”的“日快中慢”局面开始出现逆转。1978年中国的GDP(美元)仅相当于日本的六分之一,其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中国GDP 在2005年达日本的50%,06年升至世界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10年又超日成为世界第二,但当年中国的人均GDP仍然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

  当今日本人对中国的心理可用“三感”来概括:(1)对中国GDP超日而自身陷入经济困境的失落感;(2)作为“先进国”依然对“发展中国家”中国抱有优越感;(3)对中国军事力量崛起的恐惧感。然而日本人一方面抱有很强的嫌中感,另一方面又觉得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嫌中感使他们“看中国什么都不顺眼”,他们心里根本没服中国,唯一服气的就是美国,当然也讨厌美国的傲慢、强奸和向日本人要钱。

  中日“强强型”关系的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稳健对稳健。双方政府都采取比较稳健、重视合作的立场。这是两国关系最好的状态,会推动两国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日政策基本上正是采取了比较稳健、重视合作的立场。

  第二种状态:强硬对强硬。双方政府都采取表现强硬、倾向对抗的立场。这种状态是两国关系最糟的状态,会影响、阻碍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损害两国人民的利益,甚至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冲突。

  第三种:稳健对强硬。一方稳健、重视合作,另一方却采取强硬立场。这种状态很不稳定。因为一方政府采取强硬立场必然会刺激对方国家民众情绪不容许任何政治家示弱,从而促使政府内的强硬意见抬头,不得不改变其稳健政策取向,“以强硬对强硬”,导致两国内部的强硬意见“相互助势”,两国关系被双方强硬意见所绑架和主导,使“第三种状态”滑向上述的第二种“强硬对强硬”状态。

  中日岛争正是中日关系“第三种状态”滑向“第二种”的典型案例。

  长期以来,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了稳健的、坚持和平协商的立场,提出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然而,日本在1996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来,抛弃了与中方达成的搁置争议的默契,转向“不存在争议”或“不存在领土问题”的立场。

  在日本政坛展开“比谁更右更硬”的情况下,中国应充分理解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和动向,做好长期斗争准备,或许还要准备应对“下一个节目”(靖国)。为了国家根本利益,中国要避免与日打长期消耗战,注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在对日斗争中削弱自己,正好中了美国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的圈套。目前中日关系已经“高烧“到38.5度,这样的高烧状态下,亚太繁荣和发展难以持续。中日需要适度退烧。(张石 整理)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