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侨务新闻
文扬:国家救助了社会之后…
2012年10月11日 14:24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川西藏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面积占四川省总面积一半以上,人口却不到两百万,只占全省总人口的百分之二。

  世世代代生活在川西高原上的藏民,靠放牧为生,住的是牦牛毛织成的帐篷,烧的是牦牛粪晒成的干柴,吃牦牛肉,喝牦牛奶,千百年来一成不变地过着“逐水草而居,顺天时而动”的原始生活。无论用哪种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都属于最低水平的一种状态。

  自古以来始终如此的藏区社会,基本上没有发展的概念。在精神上,佛教本身只讲轮回不讲发展,只向上看不向前看,完全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物质上,缺资金缺技术缺基础设施,即使想要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也条件严重不足。

  不是“欠发达”(underdeveloped),也不是“发展中”(developing),如果没有外部力量介入,基本上就是终古不变的“不发展”(non-develop)社会。

  自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大规模实施的“藏区新生活”民生工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由国家直接介入,将藏区社会从“不发展”的停滞状态中带领出来,使之走上发展之路。

  国家意志强大无比,“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说到做到,上百亿资金到位,集中投资在川西藏区的一百多万人口中,“一夜跨千年”地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原始生活状态。官方资料上介绍说:“牧民新居配套新设施,新研制的折叠床、钢炉、奶渣晒垫、马夹凳、牛奶分离器、多功能组合桌、多功能提水袋、太阳能照明等九大件蓬内设施深受牧民喜爱。”

  在这个救助运动中,国家既代表了行政力量,又代表了现代化。对于国家来说,实力强大了,资金雄厚了,为了整体的平衡发展通过转移支付无偿救助部分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使之融入整体的现代化进程,是国家大政方针;而对于落后地区来说,一举跨越了多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现代,享受到现代生活的种种方便和舒适,也是莫大的幸事。

  这种情况,与历史上很多靠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出卖劳力和资源换来现代化的情况,大不一样。毕竟,所有这些砖瓦房、新帐篷、“九大件”等现代生活设施和用品,都是国家资助的,国家带来的,牧民们因此而享受到的舒适方便、快乐幸福也就都归功于国家。国家在实施了既定政策的同时,也收获了感恩和忠诚。

  通过实地考察和了解,我相信,自2008年至今四年来,作为救助运动的第一步,是没什么问题的。国家的目标实现了,牧民的感恩也表达了,由巨量资金为后盾的大力度政策实施,确保了转型的顺利完成,传统的力量再顽固,毕竟挡不住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带来的吸引力,更何况还有在医疗卫生、子女教育、村级行政等多方面的完整配套。

  阿坝州的数据表明,政府投资27亿多元,带动了牧民自筹资金37亿多元,出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乘数效应,这也说明了政策的成功。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接下来的事情——如何将成本如此之高的现代生活方式持续保持下去?如何将已经启动的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下去?千年未动,一朝开跑,野牦牛换成了河曲马,发展开始了,历史开始了,物欲的膨胀和对利润的追逐也都开始了,靠什么来保证不再停下来,不再回到过去?

  在与某个定居新村村干部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新村财政还完全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其他收入。显然,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输血财政可以解决从不发展到发展中的问题,不可能为超出平均水平的舒适和富裕买单。

  无论如何,新的历史已经开始了,国家义无返顾地救助了传统的藏区社会,在完成了第一步之后,就要看这个新生儿如何自己前行了。

  前方路漫漫,那里是市场经济的山高水远,金光闪闪。人们看到,各种发展前景都在徐徐展现,特色农牧产业、特色旅游产业、特色文化产业…

  虽然,到目前为止,这还都只是初现的机会。

  相约高原,十年后再看!■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2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