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人新闻
诺贝尔奖的中国机遇在哪里?
2014年10月13日 16:38        稿件来源:中文导报

  中文导报 社论 作者:申文

  2014年诺贝尔奖各奖项揭晓,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了新型节能环保光源“高亮度蓝光二极管”(LED)而获得物理学奖。此前受到外界关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裔教授杨培东和斯坦福大学华裔教授张首晟无缘获奖。

  红光二极管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绿光二极管随后也被开发出来,但蓝光二极管的开发极具难度,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然而,只有完整采用红,绿,蓝三原色,人类才能产生照亮世界的白色光源,才能彻底革新照明领域。为此,工业界和科学界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产生蓝色光源的技术挑战仍然持续了30年之久,直到赤崎勇等日本科学家在1989年通过半导体产生出蓝色光源,最终打开了照明技术革命的大门,也让LED灯照亮了21世纪。

  自汤川秀树在1949年以“中间子理论”为日本摘取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迄今共有22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生理医学奖2名,物理学奖10名,化学奖7名,文学奖2名,和平奖1名。在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最多的国家,独步亚洲。其中,自然科学获奖者多达19名,显示了雄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原创实力。进入2000年以来,日本更出现了诺奖井喷现象。从2000年到现在的14年里,共有13位日本人获得9个诺奖,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三大奖项上,为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取得的科研成就和科技贡献收割了荣誉。

  在传统上,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直是微观粒子和宏观天体的天下,以关注理论物理学研究而著称,不过在2009年颁给了素有“光纤之父”美誉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教授,以及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显示出诺奖评审团重视应用科学研究的转向。本次,诺奖颁发给了造福整个人类、改变光源生态的LED技术及其发明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倾向,也让擅长于应用开发的日本人非常惊喜。日本共有10名物理学奖获奖者,大都集中在粒子领域,本次首次在半导体领域获奖,显示了领跑应用物理学的高水准。

  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皇冠上的明珠。自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至今已有8位华裔科学家折桂——包括1976年丁肇中获物理学奖、1986年李远哲获化学奖、1997年朱棣文获物理学奖、1998年崔崎获物理学奖、2008年钱永健获化学奖、2009年高锟获物理学奖,但是尚没有出身大陆的中国科学家获奖,所以每年的诺奖季节也是引发并加深中国人焦虑的时刻。今年在颁奖倒计时近一周前,媒体开始炒作四位华裔科学家钱泽南、张首晟、杨培东、邓青云的科研水平已达“诺奖级”,但颁奖结果结果徒留遗憾,让“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的天问继续延续。

  那么,诺贝尔奖的中国机遇在哪里呢?为此,需要先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奖。首先,诺贝尔奖是一个按照西方世界的价值和标准评选的奖项,获奖的前提是适应它;其次,诺贝尔奖鼓励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全新探索、关注影响人类生活的深刻变革,这在自然科学奖项中尤其突出,堪称不移的普世价值;其三,诺贝尔奖不是即时性奖项,而是追认性颁奖,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理医学等专业方面的获奖成果,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人类社会发展证明的。所以,经过岁月沉淀和时间考验的诺奖与新鲜出炉的研究成果之间存在着时间差,滞后效应明显;其四,诺贝尔奖一年颁一次,获奖人数极其有限,终须有一个时间、地域、项目、人选上的平衡与调整,僧多粥少,耐心是必须的,排队是肯定的。

  如果理解了以上几个基本特点,再了解30年为一世的道理,那么中国人应该对诺贝尔奖表现坦然。中国人绝对有机遇去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在10年、20年甚至30年后,但未必就在当下眼前;中国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多做扎实的基础性研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满30年,那些足以改变自身并贡献世界的科研成果正在呈现出来,而培养诺贝尔奖的土壤也变得丰厚起来。但真正无愧于诺贝尔奖的人和事、研究和成果还在路上,需要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需耗费时日、加倍努力。

  迄今,日本在亚洲的诺奖赛跑中一骑绝尘,但并非高枕无忧;中国的诺奖情结与日俱增,形势正在变得开朗。日本一贯追求“技术立国”,1980年提出“科技兴国”计划,1995年立法“科技兴国基本法”,20年磨一剑迎来了收获季。2000年,日本又提出了在50年内摘取30个诺贝尔奖的宏愿,现在已完成了近1/3目标。不过,目前日本人在世界主要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新技术发明的专利登记都在减少,意味着研究的基盘在下沉;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者得不到稳定的雇佣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年轻人更不愿去海外留学,等等,都可能成为日本在今后数十年中难以冲击诺奖的隐患。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美国大学校园中外籍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一趋势将继续扩大,并持续多年。从留美学生人数来看,依次为中国大陆、印度、韩国、台湾,日本名列第8位。在美国取得博士号的日本人仅是中国的1/20、是韩国的1/6,韩国、中国等国家将在10年后建立起巨大的科学国际人脉,并从中产生领导者,而日本或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这种优势,从今年成为诺奖候选人的四位华裔科学家都在美国求学发展中可见一斑,诺贝尔奖的中国机遇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现实性。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日本中华总商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  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工大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千叶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筑波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大阪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
 复旦大学日本校友会  理化研中国学者会  首相府邸  日本驻华大使馆  观光厅
 日本国家旅游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  中日交流心连心  日本文化中心  日中友好会馆
 日本中国友好协会  日中友好会馆  共同网  日经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
会社概要 广告募集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3 - 2015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