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为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于2013年1月22日-3月3日,推出大型特别展《书圣王羲之》。本次特别展尽起日本国内和部分海外珍藏的王羲之作品的历代版本,在追踪兰亭传说、展示书圣实像的同时,也向这位汉字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表达敬意。
本次特别展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每日新闻、NHK、NHKPROMOTION主办,朝日新闻社特别协力。主办方在11月9日举办了媒体发表会,除了介绍特别展的构成和全貌以外,还展出了部分与王羲之和兰亭雅集相关的书画作品,吸引了媒体的眼球。
书圣王羲之,生活在中国四世纪的东晋时代,以其潇洒灵动的笔墨把书法艺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身前已经获得高度评价,在身后更为历代书家奉为楷模。自唐太宗以降,王羲之书法备受历代皇帝喜爱,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王羲之信仰崇拜”。在王羲之被神话的过程中,唐太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唐太宗广泛收集散落民间的王羲之作品秘藏宫中,做出精巧的复制品赐予臣下,更传说他把王羲之的最高杰作《兰亭序》用于昭陵陪葬,致使后人难见真迹。目前,王羲之书法真迹于世无存。唐代宫廷制作的精巧复制品传递出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受到后人推崇。
明年1月即将推出的特别展分为三章,展示了日本宫内厅、东京国立博物馆乃至民间收藏的王羲之的书法名品和唐宋明清历代书法大家的学王作品,蔚为大观。第一章“王羲之书法的实像”,包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王羲之笔《丧乱帖》、前田育德会收藏王羲之笔国宝《孔侍中帖》、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王羲之笔《行穰帖》、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褚遂良模本兰亭序和王铎临本兰亭序、东博藏王羲之笔《乐毅论》(越州石氏本)、个人藏王羲之笔《妹至帖》、东博藏王□笔《伯远帖》等。
第二章“各色各样的兰亭序”,展品包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定武兰亭序》(许彦先本)、《定武兰亭序》(独孤本)、《兰亭图卷》(万历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定武兰亭序》(韩珠传本)等。兰亭序从唐代的临本、模本到宋代风行拓本,形成了多种流传谱系,弥足珍贵。
第三章“受容与展开”,包括个人藏隋代智永笔国宝《真草千字文》、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背诵米芾笔《行书虹县诗卷》、东博藏元代赵孟俯笔《行书兰亭十三跋》、东博藏明代董其昌笔《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赵孟俯笔国宝《行草书与中峰明本尺牍册》、静嘉堂藏清代王铎笔《临二王诸帖轴》、东博藏清宣统帝笔《楷书七言联》等历代奉王为师的真迹,构成了洋洋大观的中国书法史。
王羲之书法渊源流长、影响深远。中国的唐太宗、则天武后、宋徽宗、清干隆帝、嘉庆帝都是羲之书法的拥趸。唐太宗还亲自执笔撰写了《晋书》王羲之传。日本的圣武天皇和空海大师,也是王羲之书法的膜拜者。中国自唐代以降,初唐三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都在羲之书法上登堂入室,北宋四家中的蔡襄和米芾也是继承王羲之传统的大家,元代赵孟俯、明代董其昌、明清之际的王铎、傅山,均得王羲之精髓,延至清代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等人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帖学派”,直到出现了邓石如、包世臣、赵之谦等“碑学派”,中国的书法才进入了新的转折期。在中国书法的发展路径上,只有唐代颜真卿另辟蹊径、自成面目,北宋的苏轼和黄庭坚掀起过书法革新,余者均为王羲之所笼罩,历经上千年而不绝,影响极其深远。
东京国立博物馆即将举办《书圣王羲之》特别展,是对中国书法艺术主流的一次难得的回顾和检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集中见证千古墨宝的难得机会,更为日本国民打开了感受中华文化风采和艺术精神的一扇交流之窗。
- 新漫评:为什么我的作业得了“C2022-03-17
- 日本强震列车脱轨、核电站响火灾2022-03-17
- 法国取消大部分防疫限制措施展开2022-03-15
- 东西问丨朱诚如:“康乾盛世”时2022-03-15
- 东西问丨卢载宪:韩中建交步入“2022-03-15